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一百零九章 中土第一高门

第一百零九章 中土第一高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百零九章中土第一高门

治书侍御史游元对伽蓝擅自放走近三十名骑士保持沉默。

“明公认为伽蓝此举,意在何为?”

监察御史崔逊站在船舱的窗扇后,任由纱幔轻拂面孔,一张白皙俊美但略显苍白的脸上浮现着一丝浅浅的笑容,深邃的眼睛仿佛蒙上了一层雾,让人看不透他隐藏在笑容背后的真实心理。

游元坐在案几后面阅读卷宗,听到崔逊出言询问,不禁抬头看了他一眼,目露疑惑之色,似乎没有听懂。

崔逊没有听到回应,稍稍转身,脸上笑意更浓,“明公莫非要置若罔闻?”

游元撇了一下嘴,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悠长的笑纹,然后微微眯起眼睛,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的崔逊。

崔逊的年纪不到三十,出身博陵崔氏,是帝国第一届进士科的进士,家世显赫,学识卓越,可谓帝国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

河北崔氏是中土第一大姓,清河崔氏是本堂,博陵崔氏是其第一大旁支,传承上千年的簪缨经学世家,其有谱可查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春秋齐国。后世有五姓七家之说,所谓五姓就是山东王崔卢李郑五大世家,七家中不但包括这五姓世家的本堂,还加上分堂的博陵崔氏和陇西李氏。陇西李氏就是李世民家族,如果不是皇族,陇西李氏根本无法与上述六家相提并论。

崔逊的祖上是拓跋氏魏国的司空崔楷,在魏国分裂之际死于国难。魏国分裂东西,其祖父崔说西入关中。他的父亲就是帝国重臣黄台公崔弘升,而他的伯父就是邺公崔弘度,也是帝国重臣,先帝的股肱大臣。他的小姑嫁给了先帝的第三子秦王杨俊,而他的妹妹则嫁给了今上的长子,已故皇太子杨昭。

一门两妃,可谓显贵,但崔家的未来就毁在了他的小姑秦王妃手上。崔氏出身名门,当然心高气傲,即便弘农杨氏也是传承八百余年的大世家,甚至立国开疆做了皇族,但在世俗人的眼里,弘农杨氏属于二流世家,与博陵崔氏结亲,也算是高攀了,所以崔王妃有理由独占秦王。秦王当然不会像他的父亲一样一辈子只爱一个女人,当然要纳妾姬,结果崔王妃因爱生妒,搞了些不好的东西试图挽救秦王的心,结果差点把秦王的小命送掉了,事发后崔王妃被废,而秦王终究没有保住性命,也死了。先帝痛失爱子,虽然他不喜欢这个儿子,但还是迁怒于崔氏一门。当时今上还是晋王,其子河南王杨昭的王妃是崔弘升的女儿,父子两人当然不敢再留崔氏女儿,于是杨昭上奏废妃。今上继承大统后,又想恢复这门亲事,就派使者去劝说崔氏家主崔弘度,结果给崔弘度严词拒绝。

杨俊和今上一样,都是先帝不遗余力培养的宗室王,都是功勋盖世。当初南下平成,帝国在江淮方向的总指挥就是今上,而在荆襄方向的总指挥就是杨俊。如此人物,对帝国皇统始终是个潜在的威胁,所以在杨俊死亡一事上充满了玄秘,崔氏就是个地地道道的牺牲品。一个妒妇毒杀自己的丈夫,谁相信?一个名门可以出妒妇,但绝不会出白痴,绝不会因为嫉妒而摧毁自己的丈夫和娘家两门显贵。崔弘度是先帝的股肱大臣,势力庞大,理所当然是杨俊的坚实后盾,结果杨俊倒了,崔弘度也倒了,一个对皇统现成威胁的庞大势力轰然倾覆。

崔弘度要的是崔家的声名,他不稀罕一个未来的皇后。当然,在这件事上,他说了不算,今上说了算。可惜的是,崔弘度死了,而元德太子也死了,于是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亲事在两家之间留下了阴影,或许今上心怀愧疚,他还是让昔日的儿女亲家崔弘升复出了,让其先后出任冀州刺史、信都太守,又进位金紫光禄大夫,转涿郡太守。第一次东征,崔弘升以涿郡太守检校左武卫大将军事。检校就是以某官派办某事的意思,身兼两职,权力很重了。结果东征大败之后,他和于仲文成了最终的替罪羊,一文一武,一个虏姓八柱国的后代,一个山东第一世家的子弟,几乎在同一时间“病”死了。

大凡在政治事件上,死亡常常都是巧合,以一个人的突然死亡来拯救整个家族的未来,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这是很划算的一笔买卖。

崔逊也是在今上继位之后才进入仕途。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今上继位改革选拔制度,设进士科取士。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而崔逊就是帝国第一批进士。

有能力出任监察御史者,非大才不举,而进士就属于帝国大才。

御史台中,官长是御史大夫,副官长是两个治书侍御史,再下面就是十二个殿内侍御史,十二个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的职责是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因为内外官吏均受其监察,权限甚广甚重,为百官所忌惮,所以这一官职的出任者不但要求学识渊博,更要求通达治体,所谓治体,就是治国的纲领要旨,政治法度。可惜的是,今上改革官制后,不遗余力地削爵降品,监察御史虽然权重,却仅为八品,不能不让人啼笑皆非。

此次南下督运粮草,游元负责监察,而具体执行监察之责的就是这位监察御史,黄台公崔逊。说白了,就是让游元监督杨玄感,又让崔逊监督游元,层层监督,一个盯着一个。

游元是河北世家子弟,是高齐旧臣,是地地道道的山东权贵。任县游氏属于地方郡望,影响力集中在河北,在地方郡县,而崔氏这种顶级豪门的影响力不但遍及中土,更贯穿中枢和地方,所以两者之间的实力悬殊太大。以帝国今日朝堂来说,五大豪门虽然地处中土,但子弟遍及天下,中枢和地方都有他们的人,就算关陇人想压制,就算先帝和今上都想打击,奈何这五大世家的影响力太大了,不但关陇贵族竞相攀附,就连皇族都愿意与之联姻。这种影响力秉承五大世家千百年来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入中土人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就能消除的,而且,压制和打击得越厉害,其反击的力度也越是可怕。

崔氏在河北的力量随着帝国统一而日益衰落,但当初西入关中的崔氏却权势显赫。对于这个天下第一高门,河北豪族之首,帝国如芒在背,于是先帝借助秦王杨俊一事打倒了崔弘度,接着今上又借助东征失败打倒了崔弘升,两位崔氏在帝国中枢的鼎柱先后倒塌,等于打倒了山东世家权贵的领袖,这给了山东世家权贵以沉重一击。

但不管怎么说,在皇帝的眼里,游元和崔逊都是山东大权贵,在河北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有利于缓解山东紧张的局势,而崔逊又偏重于关陇一系,不会任由游元损害关陇人的利益,同时,崔逊与同为关陇权贵的杨玄感又久有怨隙,也不会任由杨玄感胡作非为。崔氏和杨氏的怨隙来源于崔弘度和杨素,两人同为先帝重臣,但彼此看不顺眼,在利益上屡起纷争,明争暗斗了很多年。

游元虽然摸不清崔逊的真实想法,但绝不会像皇帝一样想当然。既然裴世矩从随侍行宫的六个监察御史里面挑选了崔逊,那就一定有其目的。崔弘升是怎样病死的,一般贵族官僚不知道,游元却心知肚明。就凭这一点,双方就有合作的基础。

崔逊这句话,明显就带有某种隐晦的暗示,至于什么暗示,那就各凭思量了。

“龙卫统是禁军,隶属于骁果军,却直接听命于备身府,这已经说明了它的特殊之处。”游元斟酌着,慢条斯理地说道,“伽蓝是西北悍将,同时也是西域都尉府的秘军,他在西土还有个传奇般的名字,叫金狼头。”

“某很难想像,一个官奴婢出身的敦煌戍卒,就算他骁勇善战,又怎会得到裴阁老的垂青,并引为心腹委以重任?虽然那时候的裴阁老做为先帝重臣之一受到排挤和打击,不得不远走河西,深陷困境,但一个元老大臣,即便在困境之下,也不至于无聊到去栽培一个官奴婢出身的敦煌戍卒吧?更让人称奇的是,随后出任西北军统帅的薛老将军竟然也对其另眼相看,不但召为贴身亲卫侍从左右,更在其生死关头犯颜进谏,竭尽全力救下了他的性命。一个出身官奴婢的西北戍卒,值得薛老将军为他触犯天威吗?”

崔逊眉头轻蹙,陷入深思。

游元的话说得很直白,不是他要置若罔闻,而是他根本惹不起。裴世矩位高权重,高深莫测,薛世雄也是军中老帅,势力庞大,更重要的是,现在就连皇帝都对其青睐有加,亲自点名将其从西北召来,并委以重任,而这个重任不仅仅关系到远征军的粮草安全,更关系到未来朝政的发展。如此关键人物,虽官职卑微,但隐权力太大,合作比对抗更符合利益需求。

言下之意,现在的问题是,你愿意合作,还是对抗?

崔氏是中土第一豪门,裴氏是关陇地区的大豪门,游氏是河北地方豪门,这三家的利益诉求明显不一致,但崔逊、裴世矩和游元三人却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可以归结到山东权贵一系。崔氏的根基之地在河北,所以基本利益在山东;裴世矩是高齐旧臣,他的门生故旧基本上都是山东权贵,他的势力也是以山东人为主,所以他的利益理所当然以山东为主;至于游元,那就毋庸置疑了,他的利益就在山东。

伽蓝是谁的人?从皇帝将伽蓝和西北马军团独立建制,并命其南下黎阳来看,伽蓝肯定是裴世矩的人。这段时间游元与伽蓝多次接触,旁敲侧击,多方摸底,也基本上肯定了这一点,所以,合作不成问题,关键是,裴世矩的底线是什么?伽蓝合作的限度有多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