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官居一品 > 第四一二章 苏州的主人

第四一二章 苏州的主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十万“军粮”以外,还有胡宗宪支援的十船三万石,以及沈默请马五爷,发动全帮,在浙江一带购进的十七万石粮食。。。。。。

话说当日在徐府,沈默起初是真想抬高价买粮食来着,但陆绩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将粮价抬到二十两一石后,他就改变主意了。。。。。。有这个钱,干嘛不去市场上收购

呢?现在各地一石粮食的价格,也就七八两银。为什么要当这个怨大头呢?

所以他后面的叫价,纯属哄抬物价,结果让陆绩欲哭无泪的吞下一枚苦果,用二十九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包圆了徐家的粮食。

当然沈默知道,对方既然下了血本,就肯定回严防死守,不让自己在别处买到粮食,就算能买到,也不让自己运回苏州去。。。。。想来以九大家的实力,做到这一点还是没

问题的。

但沈默只所以敢这么想,是因为他记得漕帮龙三龙老爷说过一句华“我漕帮兄弟上万,船只过千。可以同时将二十万石粮食,在粮价下降以前运到江浙各府!”当时那老头顾盼

自雄的样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既然可以抢在降价前,把粮食卖到各地,就一定可以在各地接到通知前,从各地将粮食买回来!就因为有了这个推断,他猜果断放弃了徐家的粮食,当即找到了马五爷,请

他想办法代购粮食。

本以为是个艰巨的事情,却没想到马五爷一口答应,原来这时候的漕帮,虽然彼此间互不隶属,但毕竟一气连枝,同进共退,相互间还有信鸽来往,有什么事一声招呼,便

会结成相助。

沈默一听,登时大喜过望,将二百万两的银票金属交付,请他代为购买。

马五爷也不跟他客套,甚至连收据都没打,就像他不要沈默签约书一样,江湖人讲的就是一个信义。信得过才跟你义气,信不过连给我都别给我。

接下来沈默的差事,马五请各地漕帮兄弟,往嘉兴,湖州,甚至微州,应天等地买粮,用两天时间,送六府三十余个县里,买下来二十万石粮食,当然按照道上“十一抽水”的

规矩,其中十分之一就算是辛苦钱,被各地漕帮留下了。

钱款全部由各地漕帮垫付,他则在随后一个月里,揣着银票,一家一家的登门致谢偿还,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勾当,这里暂且不提。

当然以免打草惊蛇,这些粮草还不能运到苏州去,便从四面八方,七扭八拐进入太湖。今天一艘,明天两艘,陆陆续续,用了足足半个月时间,最后才汇集到三山岛上。马

五爷清点无误,交付给了早一步抵达的王用汲和戚继光。

王用汲按照沈默的意思,要给松江漕帮三万石作业酬谢,但马五爷执意不肯收,最后推让不过,才带了一万石回去。

二十万石粮食,在三山岛的避风码头里,静静的呆了七八天,为了包围安全并掩人耳目,戚继光的军队化妆成俞加军,在这一带水域操练。。。。。。。虽然真正的俞家军

,已经离开好一阵子,但地方上的官民不了解情况,还以为是俞加军没走干净呢,压根就没往别处想。

现在终于等到命令,两人一合计。便由王用汲带队,二十艘粮船,十艘兵船,打俞家军的旗号,入夜出发,戚继光则继续在山岛看守余粮。

船队在夜色中,出瓜泾口,上吴松江,一路顺风顺水,天亮时过江南运河,中午抵达吴江县境呢。果然遇到了河上的关卡。

设卡的官员是吴江刘巡检,他接到上峰的命令,严查吴松江,不许一粒粮食运到苏州去。这个工作不错,虽然风吹日晒,但“兢兢业业”干了半个月,收成要比一年前还肥

,所以巡检大人从来不迟到,也不早退。

这天正在关卡上烤鸡,就看到长长的船队开过来,刘巡检一看来了大买卖,便拎着烤鸡出去,吆喝着手下的民夫设卡,准备狠狠捞一票。

但当那船队近了,他又忙不迭命人开关放行,连个屁也不敢放,就把插着大明军旗和俞大猷的苏松总兵旗的船队放行了。

没办法,点子太硬,要是敢咬的话。肯定磕掉一嘴牙。气的巡检大人狠狠咬一口烧鸡,跳脚道:“去,通知太尊去!”

衙役赶紧策马回城,向堂太尊禀报。

吴江知县唐棣,正在津津有味看一本书,听报后点点头道:”下去吧。我知道了。”那报信的下去后。他便继续看书,把这件事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原因很简单,他是唐辑的族弟,而唐状元与沈默在翰林院共事过,大家又都是状元,自然惺惺相惜。。。。。这当然是唐辑的看法,其实真实原因是,沈默从没像别人一样

,对那位“人情状元”冷嘲热讽,总是用亲热尊敬的态度和他交往,让他饱受奚落的唐状元倍感温暖,所以才会致信唐棣,要跟沈默多配合,不要与他做对。

有了这层关系,唐棣自然不会跟沈默过不去,虽然不想得罪那些人。但睁一眼闭一眼还是没问题的。

深知为官做人之道的沈默,知道要想在这个“人情社会”立于不败之第,就得场内功夫场外做,戏里功夫平时练!

旁人都觉得他的一生顺风顺水,殊不知在台下,在先期,他下了多少功夫。。

时间拿捏的恰到好处,二十艘船深夜抵达苏州城,水门悄悄打开,将其悉数进,混入原先的粮船中,等到天亮时,甚至无人察觉。

于是大家继续毫无所觉的买,肆无忌惮的买,将粮食价拱到了二十两以上。

这让大船上的沈默大为震撼。他想不到人们竟然如此盲目,或者说是麻木,这两日自己出货量大增,他们竟然毫无所觉,依旧趋之若鹜。

“不行,必须报粮价止住。“沈默皱眉吩咐道:“告诉下面,再开两个售口。”因为粮券的存在。沈默销售行为其实被割裂颠倒开来,是收取货款在先,交付粮食在后的。

他洞悉并巧妙的利用了这个规则,在粮食的出售上设置种种限制,的是减少每日的交货量:但在粮券销售上,却没有任何限制,敞开了销售,使收取货款的速度远超过交付

粮食的速度,再加上他远低于售价的进价,当然大赚特赚。

但必须在手中的粮食告馨前。将涨势阻止住,不然还真没办法收场里。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粮食开始跌价,那用票券就相当于购买高价粮了,自然可以将其中投机

成分挤去,只剩下单纯的消费需求。

所以沈默要让粮食跌价,因此他多开了两个窗口,将粮食的供给量,悄悄提高到了,每日一百万斤,并将售价调低了一两银子,从二十一两一石,降到了二十两。

老百姓或许还没感觉,但对那些隐藏在幕后的投机者来说,所带来的震撼,不帝于千年的大地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