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着律例,虽不禁寡妇再嫁,只再嫁时有几项规矩要守,其一,要守孝三年;其二要夫家长辈做主;其三不能带走夫家财产,其四,子女俱要留在夫家。在陈氏,虽没守足三年,却也是一年有余,执行夫家不计较,也没人好说甚,而陈氏改嫁,又是范氏族人一力主张的,是以前两条俱不成问题。至于范良遗下的那些细软产业,陈氏把个金银细软自己都收拾了,只说是给两个女儿预备的嫁妆,把两处房屋,十数亩良田都留了下来,范氏族人便没甚好说。至于陈氏同范良所生的两个女儿,陈氏也算是个慈母,不忍抛下,必要带了走,这原也不合王法,无奈范氏族人一面不耐烦替人养女儿,一面瞅着尤嘉龄是官,不敢得罪,竟都答应了。
却说陈氏嫁到尤家,便把两个女儿姓氏改了,都随着尤嘉龄姓尤,又从尤氏排行,长些的叫做二姐,小的那个便是三姐。陈氏嫁到尤家没几年,尤氏就聘给了贾珍做填房,出门子去了。平日里两家不免来往走动,宁国府里上下看着陈氏是尤氏继母,都唤她一声尤老娘,陈氏也是笑盈盈应了。又转过几年,尤嘉龄也一病死了,只留下陈氏同两个女儿守着尤嘉龄留下的些许产业过活,碍着尤氏是宁国府里贾敬嫡子贾珍的继妻,倒也没人去打这些产业的主意,陈氏倒也心满意足。
尤老娘这日正在家中看着二姐三姐两个女儿做针线,就听得前头有人拍门,就打发了叫一个叫做明珠的小丫鬟去开门。安童去得片刻就回来报说,是大小姐派了管事赖安来接尤老娘过宁国府去,有事商议。尤老娘听了,忙命请赖安进来吃茶,自己进内室换了衣裳,临出门前,想了想,到底不放心把二姐三姐两个小女儿留在家里,便一并带着,又吩咐了小丫头看好门户,母女三个出得门来,上了赖安赶了来的车子,就摇摇晃晃往宁国府去了。
尤氏心上有事,不免心焦,看着尤老娘久久不来,就叫银蝶出去瞧,又骂着赖安怠惰,不肯用心办差等语。银蝶看着尤氏急得这样,就笑道:“奶奶,赖总管现套了车到老娘家去,老娘又要收拾又要换衣裳,哪里就能一时就到呢。”尤氏听了这几句有理,只得罢了,正心焦时,就听得小丫鬟文花道:“奶奶,老太太同两位姑娘来了。”
尤氏听着尤老娘到了,忙命请进来,待得丫鬟们过来厮见过,又上了茶,便挥退了众丫鬟,也顾不得其他,只向着尤老娘道:“娘可还记得二妹许的人家吗?”尤老娘看着尤氏脸上郑重其事的模样,又问着这样的话,脸上的笑就有些挂不住。原是尤老娘看着尤二姐日渐长大,出落得袅袅婷婷十分美貌,心思便活动了起来。想着尤氏远不如二姐美貌温柔,都能嫁得这样一个如意体面的郎君,日后跑不了一个三等将军夫人的诰命。反是二姐这样的人才偏指腹为婚许给了皇粮庄头张家,日后别说是凤冠霞帔,便是绫罗绸缎也穿不着,心里怎么能服气,久有退婚之意。这回听着尤氏忽然说起这个来,自以为暗中攀比尤氏的心思叫尤氏看破了,就有些心虚,强笑道:“大小姐如何问起这个来,倒是姓着张,若是我记着没差,果然便是叫做张松。”
尤氏听着这句,心就往下沉了沉,又问:“不娘知道不知道这张家的老家在何处?”尤老娘脸上就有些尴尬,道:“这日长天久的,我也记不大清了,恍惚听着便是京城的南郊。”尤氏听在这里,心上仅存的一丝侥幸也烟消云散了,叹了口气,就把从王熙凤那里听来的事也讲了尤老娘知道。
老娘听着张松这般无赖,脸上也失了血色。也是尤老娘同尤氏做事不周全,说话时,竟没避着二姐三姐两个。二姐此时也有是个十二三岁,人事渐开,日常在宁国府走动时,瞧着宁国府的富贵气象,也自有羡慕之意,一想着自己终身便有些心灰,不想这回听得自家公公竟是这样无赖的一个人,由父及子,想来那个张华也不能是个好人,心里发起急来,到底的女孩子,又急又怕又羞,不由就哭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其实我有个恶搞的打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