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进城不管干嘛,都要过城关;在运河上行船运输,要过钞关。
“那么海上经营,设置海关,有何不可?”
皇帝陛下的一番话,震得众大臣一愣一愣的。
见到李东阳等人都在看着自己,朱寿也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心里有些打鼓:莫非自己说错了?管它的,老子是皇帝,说错就说错,看哪个不长眼的敢来指责我,就立马拖出去打他的屁股。
刘瑾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正欲走到龙椅旁提醒皇帝,却又明白不合朝庭礼仪,轻则被人弹劾,重则人头落地,使了好几个眼色给焦芳,却发现自己的头马也愣在那儿,心里不由得一阵大急。
倒是李东阳最先反应过来,心中掀起狂澜,脸上倒也平静,奏道:“圣上英明,老臣这就布置下去,筹措这海关的设立事宜。”
杨廷和虽然也是文官一脉,但他跟皇帝的关系,毕竟要亲近些,闻言叹了口气,知道皇帝跳进了陷井里,而这个陷井还是皇帝自己挖的,一下子解决了阁老和太监们无法解决的两难问题。
为什么呢?朱寿到底错在哪儿?
我们可以从钞关来进行分析,就知道穿越而来的宅男,真的是个很没政治头脑的家伙。
钞关,是明朝时期在内河航线上设立的征收船税的机构,设置于宣德四年(1429年),最初征收的是大明宝钞,因此命名为钞关,后来宝钞成了废纸,就开始征收铜钱和银两,但是钞关的名称没有变。
钞关主要设置在南北两京之间的运河沿线上,分为五段,后来在江南运河、长江和淮河上也设立了钞关,总数有十余所。
那么钞关是由哪些部门负责呢?
先来看它的组成:“委御史、户部、锦衣卫、兵马司官各一”;再来看它的税收去处:“货、税俱入户部”。
因此我们不难看清,钞关,其实就是户部的下属机构,由户部在各地设立分司机构管理收税事宜。
锦衣卫和兵马司,只是负责“缉查隐匿不报者”,用暴力来维护钞关的运作。御史主要负责监察钞关的正常管理,预防内外勾结,偷税漏税。
换句话来讲:钞关跟皇帝的小内库,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此大家清楚皇帝错在哪儿了?
海关非常好设置,按海船载料的多少、路途的远近等等因素,由锦衣卫、邻近军卫、东海公司、港口所在地衙门等共同出人,再派几个太监、御史去看场子,就能在二十个通商港口飞速建立起海关机构,收钱收到手发软。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海关收来的钱,是归皇帝,还是归朝庭?又或者,几成归皇帝,几成归朝庭?
这个难题,没人能够解决,因为谁都不知道皇帝的底线在哪儿,也没人敢说。
李东阳扔出问题的出发点,也在于此:谁敢开口?皇帝明白过来后,不收拾他才是怪事。
因此刘老大、李丞相、焦丞相和杨丞相都拿着市舶司的问题,无从下手。
在大家都头疼的时候,朱寿居然自己站出来了,高声吼道:“我不要钱!都给朝庭!”
这是种什么精神?
用句现代话来说,这就是种犯二的精神,一种抖m抖到极致的精神。
全大明无数天才儿童、高富帅都不能解决的难题,被皇帝陛下一句话就亲自解决了。…。
好一个高风亮节!李东阳在感叹皇帝犯二之余,也不得不承认皇帝的大度。自己一刀劈下去,原以为皇帝会不断反抗,最后陷于情理两难全的境地,要知道大明朝的皇帝,没几个是不爱钱的。
没曾想这一刀砍下,居然将皇帝砍得自暴了,这打脸打得,也太没成就感了?李丞相叹了口气,准备迎接自己的胜利果实。
海关一年能赚多少钱,没有人知道。不过京城九门的城关税,弘治初年,一年便可达到六十六万余贯宝钞,以及二百八十八万余文铜钱。那么二十个港口的海关税收加起来,怎么着,也可以抵得上陕西的赋税了?
焦芳此刻也回过神来,来不及感叹皇帝的傻气,看到刘老大的眼神,连忙奏道:“皇上圣明,改市舶司为海关,真是前无古人的壮举,诸地的关税、抽分,数月以来,皆由东海公司全力承担,海关一事,千头万绪,仓促之间,恐有错漏,微臣斗胆,可否请东海公司继续代劳,待诸地海关设置完毕,双方再行交接?”
他说完之后,看了一眼杨廷和,想取得后者的支持。
杨廷和叹了口气,只得上前奏道:“臣附议。”
两位丞相意见统一,李东阳纵有三头六臂,也拿他们没了办法,只得随声附议。
焦芳此策,直击要害:由东海公司在前收税,海关在后接款,至于交给海关多少、漂没多少、火耗多少等等问题,还不是全由东海公司一张嘴说了算?等皇帝明白自己的错误后,哪还肯将吃进嘴里的肥肉再吐出来?到时海关能拿到商税的一半,文官们就得偷笑了。
三阁老中,焦芳是协同刘公公的,杨廷和虽然与焦、刘不合,但跟李东阳也只是政治盟友,作为帝党的一份子,他是不可能挖坑让皇帝跳的,至少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