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个在为你去苏联的事情争的不可开交,倒是你这个当事人却站在一边看热闹,这可不厚道。”黄苏见大家都很激动,于是把战火拉到曾一阳身上,希望能让大家都清醒一些。
曾一阳这才恍然,抱歉的笑笑道:“我刚才在想,畑俊六会进攻哪里?”
“是啊!一朝天子,一朝臣。畑俊六说起来是日军中强硬派的代表人物,38年担任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一直推崇的是想西南进攻,逼迫国民政府退出南北交通线,甚至投降,他是不会甘心他的治下拥有两个强敌出现的。”谢维俊感慨道,对于畑俊六实际上情报并不多。尤其华中方面军中,日军实际的指挥官是11军司令冈村宁次,而并非畑俊六这个方面军总司令。
但是如果冈村宁次没有畑俊六的支持,恐怕连长沙会战都发动不起来。
“种种迹象表明,畑俊六的进攻不久就要开始。最理想的情况是在松花江开冰时期。这段时间,江面上将被浮冰覆盖,日军的军舰虽然无法巡视,但我军更是因为缺乏船只,南北往来的局势将被打破,是他短时间内打下哈东的最好机会。”曾一阳不无担忧的说道。
“开冰期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关东军打下整个哈东?”刘先河怀疑道。
曾一阳盯着东北地图上,日军重兵集结的区域。
哈尔滨,长春防线是关东军内部防御最严密的区域之一,这条防线上,关东军集结了其三分之一的兵力。加上铁路、公路的通畅,一旦日军进攻,日军可以从容选择进攻路线,而不用担心其行动的速度。
但对于东北抗日政府来说,三江必须要安定下来。
这是敌我矛盾中,必须要保证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三江在手中,远东方面军才会对东北的抗日力量重视。曾一阳站起来,走到地图边上开始了他的分析:“三江虽说在西有10纵驻扎,南线的防区是1纵和牡丹江军分区,但是其地理位置非常不利。南线是关东军最重要的永久工事群,地下党的同志付出惨痛的代价,也无法获得日军具体兵力。而西线,又是日军在松花江上最重要的城市哈尔滨,包括吉林的防御部队,总兵力至少在三个师团。重兵环视,三江根本就不能平静下来,反而在北满,土地和三江一样肥沃,只要有人耕种,就会成为我们的粮食重要产区,相对于周围的敌我态势,我强敌弱,正是全力发展的好时机。但是三江,我们绝对不能放弃。不仅不能放弃,还要保证其周围的安全。”
“这样我们不得不派出重兵在松花江以南,不然无法防住两面日军夹击的困境。”谢维俊也深知三江省的重要性,自然不会反对,不过兵力上,重南轻北的做法,很容易让关东军找到突破口。
“我的建议是维持该地区现有兵力布置不变,但是作战上要有所改变。”曾一阳已有腹案,日军防守严密也只是相对而说的,对于大部队行动,日军很容易反应过来,但是小部队呢?
众多的小部队不进攻日军重点的军事设施,仅仅破坏铁路和通信设备,就够鬼子喝一壶的了。
在这种思路下,很容易让日军畏首畏尾,不敢调动主力部队进攻。
这也是曾一阳准备好的应对方案,接着,他又将部队扩编严重,大部分都无法形成战斗力。不如将这些缺少武器的战士,先安置到北满屯垦,不仅可以增加粮食生产,还能将新兵训练结合在一起,半年之后,主力部队作战就不用担心兵源补充的问题了。
当晚,曾一阳在临睡前,收到了一份电报。
曾一阳接到的电报就是中央发来的,这份电报不仅指出了部分苏联的打算,还从国际局势上综合分析了一下国民政府可能出现的一些重大改变。
对外外交依赖,是蒋介石上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国策。
不得不说,民国时期的外交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成功的,除了对日的外交政策。
其功绩都是无法磨灭的,《辛丑条约》彻底被废除,国民政府拿到了失去近三十年的海关控制权,就是其中之一。而和英美的关系,随着亚洲局势的不断变化,也在向好的一方面发展。
当然,对日外交是国民政府的软肋,因为日本的野心是无法用外交手段来磨灭的。只有像苏联那样,用强大的军事实力让日本暂时屈服,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但蒋介石上台之后,缺乏对国家的控制。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国家表面上获得了统一,但要是深究起来,还是处于内战和分裂的混乱之中。
有一句话叫‘远水解不了近渴’。
蒋介石虽说迫切希望获得国际援助,但他最希望的还是获得苏联方面的军事援助。这不仅仅是体现在政治上,而且还对军事有着莫大的帮助。但由于长期以来,政策上的原因,让他颇为尴尬,也无法获得苏联方面的信任。
在出使苏联的问题上,国民政府也将当成了头等要务,不过皖南的决裂成为蒋介石最担忧的一个借口。
思索再三之后,蒋介石给宣铁吾发了一份电文。(未完待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