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媒
2016-07-15 作者: 椅岭散人
说媒
中国有句老话叫:“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媒人在中国传统婚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婚姻礼数一再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媒妁之言是最关键的,起着桥梁的作用,所以说媒也叫:牵线搭桥。
媒人尊称“冰棒大人”、“红娘”,说媒也叫“做媒、执柯、作伐”。媒人的职业虽然不算崇高,但也不算低贱,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平头百姓,男婚女嫁离不开媒人的凑合。
古代最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女人未出嫁之前,通常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闺锁愁怨。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就会有媒人主动上门“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或者是做父母的操心儿女婚事,委托媒人说媒。
媒人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一般说来,媒人都是能说会道之人。媒人说媒一般都是品貌相当,男才配女貌,烂锅配烂灶。一般大户人家讲求三媒六聘,其中有许多礼数,礼数越多,媒人的报酬越丰厚。
媒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说成一桩媒,就可以得到一笔钱财,称之为“谢媒”。这笔钱一般来说由男方支付,如果是倒插门,则由女方支付。在农村,要凑合一桩婚姻,媒人要走好几回路,一般程序分为:看亲(相亲)、斟茶(订亲)、定世(定亲)、迎娶(迎亲)。
第一次双方见面叫相亲,媒人带着男方去女方,男女双方初次见面,相中了,女方父母就会开“八字”,写上待嫁闺女的出生年月日时,男方接过“八字”,合不合都会给女方一点见面礼表示心意。
第二次见面叫订亲,一般都是男方把女方生辰八字交给算命先生排四柱,推算双方没有冲克,然后选定良辰吉日订亲。订亲之日,媒人带着男方备了一个大红包来到女方,女方就会给男方斟茶,男方接过茶顺便给女方一个大红包,并且留在女方吃一顿饭。女方留下男方吃饭就表示同意了,大红包就等于订亲礼物。
订亲成功了,媒人就会得到双份工资,不成功,男方也必须给一点行路费。总之,媒人跑腿不能白跑,世上无闲人的道理大家都懂。
订亲之后,逢年过节,男方要去女方送节,有时候男方邀请媒人一同前往,一来表示礼数,二来为了拉近关系,沟通感情。如果关系拉近了,由媒人出面,双方商量着定亲事宜。如果合不来,男方首先提出分手,退回八字,以前付出的开支,一点也捞不着,这就叫“退亲”;如果是女方不同意,男方所开支一切,女方必须如数退还,这就叫“算账”。当然,这种现象是极少数。无论是退亲还是“算账”,媒人必须在场作证,媒人的辛苦钱由理亏一方支付,就像请律师打官司一样。
订亲之后考验时间一般是一年,一年之后就定亲,男方准备各种礼物送到女方,正式把亲事定下来,双方的关系又拉近了一步,这里面媒人功不可灭。媒人为了做到万无一失,首先去女方,征求女方意见,把女方的要求转给男方,如果男方有困难,委托媒人去女方再商量,尽量少一点,女方如果是心甘情愿,不贪财,会考虑男方的家庭经济,只要“从礼边过”,不失礼数就可以。而男方会对女方感恩戴德。定亲这一关,媒人的功劳不小,男方会给媒人适当的跑腿钱,尽量达到媒人满意,为下一步迎亲做铺垫。媒人得到好处越多,表现得越积极、越卖力,为了男方利益,会使出浑身解数,说尽好话。
第四步就是迎亲。迎亲之前,媒人活动频繁,两头跑,替双方传话,直到男女双方达成一致,才筹备彩礼。成亲前一天,男方准备鸡、鸭、肘子、鞋袜、布料送到媒人家,称之为“谢媒礼”。媒人收了礼物,亲自挂帅,带着迎亲队伍,带着彩礼前往女方接亲。这一次媒人必须带着一个自家小孩,谓之“好事成双”。接亲队伍中除了媒人,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压书先生。压书先生必须是一位德高望重、胸襟宽广、能说会道的先生,负责应对女方的刁难。压书先生往往会受一些窝囊气,为了婚姻圆满,受气了还要满脸赔笑邀请女方亲戚来男方做客。新娘子进男方的曹门,必须(落轿)打着雨伞,等待男方应煞驱邪,应煞之后方可进家门。过去,拜堂仪式少不了,现在,移风易俗,不兴这一套了,女方进了门,就是一家人,帮着男方忙家务或应酬客人。
撮合一桩婚事,媒人功劳最大,婚宴上,媒人被推到上座,新郎新娘必须给媒人敬酒,媒人喝酒不喝酒,多少要喝一点,意思意思,说上几句祝福的话,这就叫“圆媒”或“启媒”。圆媒之后,男方父母就会用红纸封一笔谢媒钱,钱多钱少根据家庭条件决定,但绝对不会低于双倍工资。媒人接过红包,说一些吉利话,双方皆大欢喜。
以上是女到男方的一些说法,男到女方也会经历类似的程序,不管是男到女方还是女到男方,媒人的职责和待遇是不会改变的。
做媒是一门很吃香的职业,中国传统婚姻礼数,让媒人没有失业的危机感,“作衷做媒,吃了不用陪”,这句话在媒人们心里扎下了根,成了一句口头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婚姻自由的理念在年青一代盛行,媒人的职业渐渐冷落,但是,不甘寂寞的他们三五成群,合伙做媒,发现一个对象,一起牵线搭桥,大家捞好处。媒人的职业开始变为了,从栽花为目的变成了发家致富为目的。合伙做媒,在人们心里产生了一种新概念——媒贩子。一般来说,人们是不会委托媒贩子做媒,除非老光棍寂寞难耐才会花钱买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