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吾汉道昌 > 第五十章 玻璃

第五十章 玻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进了第五进院落,李豁发现不光吴伯大郎在这里,连小石头芽儿小师叔也在这里。吴伯在磨着什么东西,大郎与师父小石头三人站在旁边观看,唯有芽儿小师叔躺在椅子中,身子整个窝进去睡着了,身上还搭着师父的衣服。

李豁会心一笑,他知道芽儿小师叔很黏师父,一会看不见师父就要找,看来是不愿独自去睡觉。

师父三人聚精会神的围着吴伯,房中安静无比,也没发现他们到来。

李豁随着马千军停下了脚步,以防打扰他们。

“唉,又废了。”突然,吴伯发出一声叹息声。师父等人直起了腰,不再秉住呼吸,除了师父外,其余众人都颇多失望。

“李豁来了?”杨汉发现了两人,露出笑容。

李豁好奇道:“吴伯祖在做什么?”

吴伯懊恼道:“磨镜子,汉哥儿要的,可惜都磨费了。”他有些心疼道:“一块好几十贯呢。哎,我这双手,真不中用!”

李豁看到地上放着一堆水晶,虽然不明白为何用水晶来磨镜子,但也没有多问。

杨汉宽慰了吴伯。

这些人中只有吴伯的手艺最好,他想着木工也是精细活,吴伯想来也能磨水晶,谁知隔行如隔山,一次都没有成功。

从那些水晶片凸凹不一的形状,就能看出杨汉是想制作望远镜的镜片。

一般而言,望远镜有两种。一种是由凸透镜作物镜凹透镜作目镜制作而成;另一种是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制作而成。

前一种结构简单,直接成正像,后一种性能优良,后世的军用望远镜与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是采用这种结构,但这种成像是倒立的,中间还要加一个正像系统。

杨汉自然选最简单的凸凹镜,可是即使这样,也不顺利。

他上午时让大郎去寻泉州城内的大食人,也就是阿拉伯商人。波斯与大食的玻璃产业一向繁盛,往大宋输入了不少。可却没想到一块杂质颇多的玻璃对方就敢狮子大开口要百贯,还倨傲不已,说大郎有眼无珠不识货。

大郎气的不轻,闷闷的回来了。

这些奸商,是欺负大宋的玻璃技术不如他们啊,对方看来是忘了这是大宋境内,一个番商竟敢如此狂妄。但谁让大宋拿他们当蛮夷视之,一贯的轻视呢。还允许大食商人将圆顶寺庙建在了境内,泉州就有一座,名为清净寺。大宋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些异族人的危害,南宋末年,大食商人蒲寿庚占据泉州,背叛大宋投降蒙古,疯狂屠戮泉州城内赵宋皇族宗室五千多人,还有众多汉人百姓也惨遭毒手,财产遭到抢劫。

更别说,蒙元时,以大食人为主的色目人疯狂欺压中国境内的原主人。也幸亏中国的儒教够强,才没有遍地染绿。但也直接催生出一个民族,很多汉人其实已经被绿化了。

别说宋朝了,唐朝建立没多久,大食人的绿教也才刚创立,就跑来大唐传教了。结果还真被大唐允许在广州建立圆顶寺,成为番人的据点。唐宋时广州有番人街,最多时聚集了番人二十多万。其中最多的就是波斯人与大食人。

别以为后世中国人以遍布世界的“唐人街”为傲,人家的番人街玩的更早。就是现在,东京还有一群犹太人定居,一直延续到一千年后的后世,还有人跑去以色列去寻亲,可惜人家是母系维系的民族,男的人家不要。就是泉州,后世也有三万教徒后裔。

华人在外国安分守法,番人在中国却潜藏着扩散性,危害性。

说来也是怪,后世的广州又被外国人中的黑人占领了。唐朝时的圆顶寺建立在映秀镇,后世在同一个地方,不过变成了映秀区。

这也是中国的一贯传统了,包容四海,可是迎进门来的,多是一些不知感恩的豺狼。

老祖宗说的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廉价的玻璃得不到,杨汉只能购买水晶,还必须是纯净无气泡的,这成本可就高了。光是吴伯磨废掉的这一小堆,就不下几百贯铜钱。

难怪吴伯心疼不已,不敢再动手了,那磨掉的不是粉末,是铜钱啊。

杨汉也有些头疼。

“大郎,扶吴伯回去休息吧。”杨汉还必须劝慰吴伯,不然他要是有了阴影不敢再动手,杨汉可就没人可用了。虽然他知道此时磨制铜镜的工匠多半技术娴熟,成功的概率大一些,但杨汉不能冒然找他们啊,不然很容易泄露出去。

众人离去,房中只剩杨汉,李豁,与睡熟的芽儿了。

“师父,弟子算了一下,来之前进账就已有这个数。”李豁颇为激动的伸出一根手指。

杨汉丝毫不觉得意外,东京一些大酒楼凭借掌握了炒菜技术,就能赚的盆满钵满,九州酒楼当然也可以。况且集后世八大菜系之大成的九州菜系,一旦面世,横扫无敌很正常。

八大菜系提前几百年在大宋出现,可以说,这是饮食界的一场革命。时间越久,造成的影响就会越大。

毫不客气的说,今后大宋饮食界,九州菜系将称霸天下,九州酒楼当执牛耳。当然,前提是能成长壮大,别夭折了。

让李豁去休息后,杨汉望着一堆废水晶片有些头疼,看来明日要会会大食人了。

杨汉将芽儿放回房内,给她盖好毯子,关上了纱窗,点燃了一根驱蚊的艾香,就关上门回了自己房间。他摊开书册,接着叙写后世记忆与规划。

时不我待啊。

第二日,杨汉与马千军大郎一起去了泉州城,他要解决望远镜的镜片来源。不然光是用水晶他赚钱再多也支撑不起啊,最好的物品还是物美价廉的玻璃。

当然,所谓的价廉是在他看来,世人可不会这么认为。后世不是有传闻,什么所罗门王的宝藏是一堆玻璃吗?还有传言拿破仑有一个铝碗,宝贝无比,当时比黄金都贵。

所以任何事物都有时代局限性。

说来也让人唏嘘,中国虽有众多让全世界痴迷的物产,如丝绸,茶叶,瓷器。看似对外贸易中赚了很多,但冤大头当得也不少。

如火浣布,也就是石棉,《山海经》中都有记载,说这种布是一种生长于神山昆仑中的一种比牛还大的老鼠的皮制成的。“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凝乎雪。”意思就是不用用水洗,脏了就用火烧一下,新的是火红色,脏了就变成布的颜色,从火中拿出来后抖一抖,就比白雪还白。

《山海经》《列子》《后汉书》《三国志》《搜神记》《典论》《异物志》《傅子》《神异经》,记载者是多如牛毛。

别说现在,就是几十年后到了宋哲宗时期,蔡绦《铁围山丛谈》有记载“及哲宗朝,始得火浣布七尺......大抵若今之木棉布。色微青黳,投之火中则洁白,非鼠毛也。”

宋朝倒是不把它看做神物了,认为也就不过是一种织物,但依然珍贵无比,皇帝得了七尺,就引之为奇,大书特书。

要是在后世,有人可能不知道火浣布这个名字,但谁不知道石棉?都知道它有毒。很容易引起矽肺病,不说避之不及,但也不怎么待见。

而在古代,古人怎么对待它?像珍宝一样藏之府库,秘不示人。更有甚至,睡觉就盖它,在后世人看来,这不是找死吗?

火浣布就是从中亚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最早记载是周穆王征服西戎,与西王母会晤,中亚一小国向他进贡。后来也大多是作为贡品,价格高昂无比。可就是这种后世看来有毒性的东西,从中国骗走了大量的真金白银。类似的还有白叠布,也就是棉花织成的布,因为中亚是棉花的原产地,这种织物在中国稀奇无比,价格就高到天上去了,堪与丝绸相比。你说中国人亏不亏?

还有葡萄酒,唐朝之人十分追捧葡萄酒,有名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在唐人眼中饮葡萄酒用月光杯最相配。

可是葡萄酒是如何酿制的?那是自然发酵啊!通俗来说就是将葡萄汁液往橡木桶里一塞,就不管了,只要温度适宜,过几个月自然就成葡萄酒了。

可就是这种葡萄酒,一桶就能兑换好几匹丝绸,要知道丝绸在以前可是比等重的黄金还要珍贵。

唐朝时中国人是知道葡萄酒的酿造秘密的,只不过品质比不上西域来的罢了。可是到了五代末,技术就失传了,中国再没人知道葡萄酒是如何酿造的了。还是两百多年后,蒙古人侵略中原,一山中农民出逃躲避兵灾,等回来后发现桶中有些液体,一尝才发现竟是美味的葡萄酒,才恍然想起来是几个月前匆忙离家时,将葡萄放在了桶上面,葡萄汁液滴进去才形成的。

至此,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在中国失传两百多年后才重新面世。

这两百多年,大宋无数人尝试了无数遍,可却始终酿制不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宋人酿酒必先制曲,材料中往往加入酒曲,可是葡萄酒不需要加入酒曲。根本就不需要加工,自然发酵就成。

没人相信竟这么简单,简直让人惊掉大牙。

大宋人酿造出了黑酒,黄酒,白酒,绿酒,红酒,养生酒等一百多种酒类,可是唯独葡萄酒酿制不成功,不能不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时候笨人有笨方法,偏偏是宋人眼中的直肠子愚笨之蛮夷歪打正着的酿制出了葡萄酒。

同样的道理,后世西方有名的白酒,像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都是自然发酵的酒,过程简单无比。根本就不像中国的白酒那样要加入酒曲,工艺复杂的如同一门高深的艺术。

西方人所谓的酒量好,喝几瓶威士忌伏特加都无事的人,到了中国一小瓶二锅头就撂倒了,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最初随大航海时代的水手而扬名世界的朗姆酒,来源更是从垃圾堆里捡来一般,是用榨过糖的甘蔗渣酿造出的。

当然,中国人太聪明了也不是好事,人家西方的酒简单是简单,但人家不“勾兑”啊。

总而言之,对外贸易中,中国也不是一直是受益之国,被骗的也不少。

同样的还有玻璃。

说起中国的琉璃,可能很多人知道,但谁知道中国早在西周就能烧制玻璃了,到了隋唐更是发展成熟,自成体系。但后来外国,主要就是波斯与阿拉伯以低于中国本土的价格大量输入玻璃制品,压制了中国本土玻璃产业的发展空间。

手段与倾销一般无二。

等中国本土玻璃产业发展滞后,产品比不上外国了,外国再提高价格,从中国收割财富。

就算现在,因为外国输入大宋的玻璃制品比本土的精美,也同样得到大宋人的追捧。这就是昨天,大食商人一块玻璃就敢向大郎要一百贯的原因,大郎异议贵,还遭到了大食人的嘲笑。

蒙在鼓里的大宋人不知道也就罢了,但杨汉会不知道玻璃是个什么东西?用什么烧的吗?

他如何能忍下这口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