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第一眼看到黄涉,半天没反应过来,脑袋还是昏沉沉的,良久,他才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都到了?”
黄涉知道他的意思,说军队、百姓、牲畜、辎重都安全撤过了大灵河,如今四十多万人都在海北州、趣义州扎营了,可以安稳过冬,可以平平安安过年。::
帅府已经接管了海北州和趣义州,正在安抚当地百姓,重建州县各级官署。
支使胡涂禀报了钱财物资情况。大军在攻克蒺藜山、成州、海北州、趣义州过程中,缴获颇丰,如今帅府很有钱,各种物资也非常多,足够军民使用几个月,在冰河化冻之前,保证四十多万人吃饱绝对没问题。
现在下雪了,军队也很疲惫,打仗的事要暂时歇一歇,所以帅府可以一边整军,一边利用军市、酒茶肆、营妓馆、博易馆把将士们手里的钱赚回来,以便维持开支。
另外,赎买人质的事可以马上和锦州辽军联系。上次被萧干买去地契丹权贵又被抓了回来,攻打州县过程中又俘虏了不少,乘着年关的时候,能卖都卖了,尽量多赚些钱。整军的同时就要论功行赏,没有钱怎么行。
行军参谋原野带来了最新地军情。
辽军已经撤回到川州、兴中府一线,目前没有攻击迹象,而金军已经牢牢占据了成州。
原野还带回来完颜宗望地一封信。这封信用辞很客气,对李虎和义军在成州大战中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这说明宗望达到了目的,实现了成州大战的既定目标,他地心情非常好。
辽军撤退,等于承认失败。对金军来说,它取得了成州大战的胜利,虽然是和义军联手,但这份战功送到黄龙府的时候,对于义军在大战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肯定是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所以,宗望在成州大战中独自击败了耶律淳,粉碎了辽军东征企图,战绩彪炳。
宗望心情好,对李虎提出的建议表示尽量给予满足。不过,成州大战后,辽东形势地变化对金军非常有利,对义军却非常不利,虽然金国出于自身发展地需要,不会改变既定国策,但对义军的态度肯定有所转变,会由心照不宣的默契转化为有节制的遏制,所以,宗望直言不讳,议和成功后,金军不会主动攻击辽国,也就是说,李虎希望金军从显州方向威胁锦州的建议,被宗望婉言拒绝了。
宗望说,成州大战后,金辽议和会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在议和未成之前,金军会持续威胁大灵河一线,拖住辽军住力,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义军。以宗望自己的猜测,辽军当务之急是围剿李虎,议和的进程估计很快,他建议李虎最好能抢在冰河化冻之前攻克锦州,否则义军就很危险了。
距离冰河化冻还有两个多月,留给义军的时间非常紧迫。
怨军地事说起来很简单,和几个月前大山五路会盟地情况有些想象,怨军认为自己人多,实力很强,不甘心做小老弟,不甘心听从李虎的差遣。
这种事其实很好理解。你家有五个兄弟,万贯家财,我家有三个兄弟,五千贯家财,我们有差距,这是事实,但你要我把兄弟和家产都给你,心甘情愿做牛做马,这显然不能接受。当然了,差距太大,跟着你能过上更好地日子,那当然会答应。
利益所在,即使是父子兄弟,也一样翻脸。
撤退过程中,罗青汉和帅府曾经就整合怨军的事,和董小丑、郭药师多次商量,但双方的条件差距太大,不欢而散。
董小丑是坚定的造反者,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造反者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利益需求。董小丑做为怨军的首领,他可以不考虑自己,但他不能不考虑自己的手下,他首先要确保自己手下的利益,否则他这个首领还是首领吗?早被人推翻了。
罗青汉三番两次劝说董小丑,请他从大局考虑,还举了李弘起义失败的例子。当年虎烈川起义,三十六路义军会盟,坏就坏在这个会盟上,大家嘴里都尊奉李弘,把头磕得咚咚响,但就是不愿放弃自己利益,不愿服从大局,结果各自为战,转瞬失败。大山会盟也是一个例子,如果各军不是在战场上纷纷战败,实力大损,一帮老大们无奈低头听从李虎的调遣,也就没有现在的辽东义军。
这个道理董小丑懂,他有切肤之痛,郭药师也懂,但利益当前,又牵扯到怨军各派各系的利益,无论是董小丑,还是郭药师,都身不由己,无法置身其外,只能和怨军捆在一起,同生同灭。
整合怨军的事情随即搁置,不能再谈了,再谈就要翻脸了。
但这是个巨大的隐患,尤其在义军深陷困境的情况下,这个隐患非常可怕,如果给辽军知道了,一个离间计就能造成分裂,而分裂的后果可能就是自相残杀,自相残杀的后果就是全军覆没。所以,这又是一件急待解决的事,比攻打锦州更急迫。
辽东义军急不可耐,怨军当然心存畏惧,但思前想后又非常愤怒,觉得义军卑鄙无耻,老子豁出老命来救你,结果你刚刚逃出来就翻脸,不但不感激,还要吃掉老子,随即对举旗造反一事产生怀疑,于是矛盾悄然膨胀。
这才刚刚开始,怨军很多人至今还没有看清楚形势,等到锦州久攻不下,绝望的气氛蔓延之后,矛盾势必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