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屁啊。”胡家勇没好气地骂了起来,“直娘贼,他要做土鳖干脆一直做到底,没事跑出来舞什么大刀?他这大刀一舞,老子们受累了,董帅也跟着倒霉。”
“小刀来了,你们不过去敲敲鼓打打锣而已,又不会真打,累什么累?”老董不以为然,“董帅大不了因为攻击不利挨几句骂,他能倒什么霉?”
“现在不一样了。”胡家勇那张脸非常难看,穷凶极恶的样子,“契丹人把我们调到兴中府后,接二连三地折腾怨军,董帅的地位如今岌岌可危,就连老子这个指挥使,估计都做不长了。”
嗯?这个消息很重要,幸好老天保佑,先碰到了恶鬼。罗青汉和老董心里一喜,继续听胡家勇发牢骚。
=
怨军建立之初,受燕王耶律淳节制。因为耶律淳是南京留守,长期戍守幽燕,所以一般人习惯上叫他燕王,而不是称其为秦晋国王。
辽国皇帝在护步达岗大败之后,又受政变之苦,所以把宫帐设在南京不动了,把攻击女真人的事都交给了耶律淳。
耶律淳是都元帅,是对金作战的统帅,他组建了怨军。宫帐考虑到怨军人数众多,一个营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小规模的军,所以设了个怨军八营都稳详司以掌率怨军,都详稳一职由副元帅萧德恭兼领。
都稳详司属于北面官系,一般都用来统御蕃军,像怨军这种纯粹由汉人组成的军队,按道理应该纳入侍卫亲军。侍卫亲军都是汉军,从汉制。怨军的问题好象从这里埋下了祸根。
怨军在蒺藜山哗变,原因是大冬天不发棉衣,为什么不发棉衣?简单啦,都稳详司是北面官系,隶属于南北大王院,大王院一看,你这军队都是汉人,棉衣应该由南京都元帅府调拨,关我屁事。南京都元帅府的老大是谁?就是耶律淳,掌率汉人军队。
这问题就清楚了,怨军因为是临时组建的,后台是耶律淳,虽然皇帝信任他,但宫帐要挚肘他,南北两院枢密使于是想了这么个损招,这样一来,怨军成了奶奶不亲姥姥不爱的孤儿,谁都不愿拿钱养它。说白了,就是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当官的黑啊,哪管什么社稷国祚?就看自己的腰包鼓不鼓。
怨军哗变,耶律淳不得不出来收拾残局,他有他的难处,所以请奚王萧干出面,重整怨军,再建怨军八营。但问题依旧,怨军八营都详稳司还在,怨军还是隶属于北面官系,耶律淳只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力给予关照。
怨军窘迫,利益之争当然也很激烈了。大家当兵,都是为了肚子,招募的都是饥民嘛,可想而知了。当兵的肚子吃饱了,当然希望还能拿几个俸薪,当官的肚子吃饱了,不仅仅是饱暖思淫欲,还想着发财啊。虚报人数,克扣军饷,靠那点钱肯定发不了财,要想赚大钱,就要开动脑筋,比如开作坊,开酒楼,开博戏馆……兴中府是个大城,人多,有钱人也多,钱好赚,但做这些事都需要人手,那找谁?当然是当兵的了,任劳任怨,作苦力,还不要花钱,典型的不吃草的马,使唤起来舒服啊。
这样利益之争更激烈了,当官的整天想的都是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打仗的事早丢到脑后了。
偏偏张关羽那个土鳖不长眼睛,在年关将近,正是大把赚钱的时候,跑出来闹事,搞得鸡飞狗跳的,不让人省心。
=
注释:
详稳,辽国官名。又译相温、详温、襄昆、桑昆、想昆等。为汉语“将军”的契丹语转译。
详稳非专指某一职官,为将军、长官的一种通称。辽许多机构中都设有详稳。
元帅府属下设大详稳,有详稳、都监、将军、小将军、军校、队帅等职,辖有军队。各军中分设详稳司。在朝中的府、监、治等局长官亦为详稳。皇族、国舅及遥辇诸帐,均设详稳司,有详稳、都监、将军、小将军等官,辖有军队。皇族帐并设有都详稳。各部族设某部详稳司,有详稳、都监等官。辽后期,主要边防机构亦多用汉制称谓,基本上不再用以称呼高级将帅和官员。
=
辽国南、北两面官系:
契丹人为适应对从事游牧、农业两种不同经济类型居民的管理,“因俗而治”,职官的设置采用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套官制体系。
北面官为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系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分而治之是为了建立“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蕃汉分治”而又一体的政权,但北面官是统治重心,契丹国的统治大权集中在北面官手中,是辽朝政权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北面官,中央一级设立北、南枢密院等14个机构。其中,枢密院、宰相府、大王院、宣徽院又分北、南,共占8个。北面官系统的地方区划与官吏,采取的是部族制。即对契丹诸部及被征服的诸游牧、狩猎民族维持原有的部族制不变,成立大王府或王府,亦可称国;以原有的酋长为首长,称大王或节度使等;平时只纳贡,战时听从调遣即可。
南面官多用汉人,亦杂以契丹人。朝官设有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汉人枢密院,三省(中书初名政事省、门下、尚书)、六部(吏、兵、工、礼、虞、□),还有台、院、寺、监诸机构之设。其中,真正管事的最高南面官,是汉人枢密使和中书省的宰相;象三师、三公是因人而置或一时暂设,有的还只偏设于一地,亦不固定,故南面官有不少职位是有名无实。
南面官系统的地方行政区划,有州、县两级。全境皆有,主要设在经济和文化发达的汉人地区,渤海人集中的辽东地区。州根据其大小和位置重要程度,分节度、观察、团练、防御、刺使五级,实行军政统一管理,州名和军名并用。县设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