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周处败了?”
“五千大军尽丧敌手?”
“哼!活该周处倒霉!”
“喂,你说什么?”
“怎么?我说得不对吗?”
“哼!大军一败,朝廷声威大损呀!”
朝堂上众人议论纷纷,总之说什么的都有。张华也是急的不行,正在这时,贾皇后一人出现在大殿上。
“今日皇上龙体欠安,吩咐由本宫暂时主持朝政,今天有件大事需要跟大家议议,董猛你把梁王、太子二人的奏章传给列为大臣看看。”
众人看罢一片沉默,为什么呢?
因为梁王、太子二人的奏章记录的事情截然相反,众位大臣一时不知该相信谁。梁王在奏章中把周处狠狠批判了一顿,指责对方不听将令,擅自出兵结果导致朝廷损兵折将,同时他还听从孙秀的建议,把太子好一顿夸,恨不得夸成一朵花。
要说这孙秀真是善于揣摩人心,他知道越是夸的厉害,朝中世家大臣、皇后越是对太子忌惮不已。事实确实如此,贾后看到太子立了大功后,心情非常不爽,而那些世家大臣看到后同样感到头疼。
这太子立了大功,若是不赏,恐怕有失天下人望。可要是大加赏赐的话,又平白为太子宣扬名声,实在是不是某些人愿意看到的。
“各位都议议吧,这件事该如何处置?”贾后看到大家一言不发,不由得开口问道。
“启奏娘娘,周处贪功冒进,损兵折将,理应重罚,请娘娘降旨!”王戎这个跟周处有矛盾的家伙首先跳出来。
“王大人说错了吧,太子明明说得很清楚了,那是梁王故意不发兵救援的缘故,才导致周将军深陷重围,若要治罪,恐怕先要惩罚梁王才是。”孙秀有些不满的看了王戎一眼。(这个孙秀跟赵王的谋士不是一个人,只是同名同姓而已,此人跟周处都是吴国降臣,二人关系不错。)
贾南风故意不理会二人的争论,“你们看看,这刚去了几天呀,就让人家打得这么惨,朝廷的面子往哪儿放?”
王戎继续卖弄口舌道:“臣看这份奏章上讲得明白,梁山之败,皆因周处贪功冒进不听军令所至,责任不在梁王。”
张华也非常不满梁王的表现,而且他相信太子说得十有**是实情,而梁王为了逃脱朝廷惩罚,故意将责任推到周处身上。同时他也明白,梁王乃贾后一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搬倒,但他又实在是可惜周处这样一位性情耿直的大臣。
于是思虑再三,张华开口说:“梁王明明知道石城有叛贼的十万大军,却只命周处带五千步兵前去援救,这不是以卵击石吗?怎能说没有他的责任?”
贾谧听了半天,尤其是看到太子立了大功,心中有些不舒服,现在看到张华竟然帮太子说话,忍不住反驳道:“既然是贪功冒进,必有轻敌之心,想必周处以善战者自居,全然不把贼人放在眼里,因此不等援军续,便轻兵疾进,犯了兵家之大忌,所以才有此败。”
主子一开口,狗腿子们立刻跟上,石崇随声附和道:“嗯,此说成立。”
张华对此嗤之以鼻:“不然!周处精通兵法,深知军令如山,岂能擅自行事?若非梁王逼迫,他又怎能以五千步卒深入梁山险地,去独挡敌人的七万大军?这其中必有问题。”
贾谧怒道:“照中书监(张华升官了)大人的意思,是梁王拿五千人的性命开玩笑了?”
张华不为所动:“亦未可知!”
这时另一位正直的大臣嵇绍(嵇康之子)说话了:“启奏娘年,臣有一事不明。”
贾南风面无表情的回道:“讲。”
“娘娘为什么要用周处做梁王手下的先锋官呢?”
“这是梁王提出的要求。怎么,不可以吗?”
“非也。有德者推荐贤能之士,自可不记前仇,然而梁王乃贪脏枉法之人,当然不在有德者之列。所以,臣以为朝廷同意梁王的要求,实在是有欠考虑。”
贾南风被这话气得有些可笑:“呵呵!你何不直说全是因为本宫的过错?”
嵇绍依旧一副铁面无私的样子说:“娘娘圣明。臣以为此事娘娘有失察之过,宰相也有失职之责。”
贾南风顿时勃然大怒:“放肆!”
张华一看,众人又跑题了,他不得不出来将众人的思绪拉回来。而且他算是看明白了,贾后、世家纷纷想要保住梁王,根本没有让太子取而代之的意思,因此张华也就不再废口舌了。
“娘娘,臣以为事以至此,追究谁的责任倒在其次,关键在于,朝廷折损五千兵马,得赶紧重整旗鼓,剿灭叛军,才是当务之急。”
“哦?张大人有何高见?”
“娘娘,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何不让梁王戴罪立功,继续统帅大军。至于周处将军嘛……既然他跟梁王不和,不如就将他调到太子麾下。如今朝廷大军云集关中,若是还不能尽快剿灭叛军,臣恐怕叛军趁机做大啊!”kanshu.la/book/dazhuz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