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露瞬间变色,谏道:“皇上对这些奸商实在是太仁慈,国库空虚他们不知捐献,反而引诱民间百姓大肆逃跑,致使国家根基不稳,臣请皇上设置‘厘金’征收商人之税,据臣估计每年可得白银九千万两!”
咳咳咳咳,李云中被这庞大的数目惊呆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问道:“这‘厘金’是什么,怎么可能征收九千万两?那我大汉岂不再也不用愁没银子花了,世上哪有这种好事,你详细道来,朕参谋参谋!”
王庆露面色凝重起来:“这方法是扬州守将琦善想出来的,他在徐州为了筹集军饷下河设局劝捐,其亩捐按地亩肥瘠和业田多寡,照地丁银数分别抽捐,大致每亩起捐自八十文至二十文不等。同时,对米行商贾推行捐厘之法,向徐州附近的县、镇等米行规定每米一石捐钱五十文助饷,如此算来光徐州、山东南部几府,每个月就可筹银数十万两,供应徐州几万大军绰绰有余。”
听到徐州实行如此暴政,李云中讥讽道:“百姓一天辛苦,竟被琦善征收大半,长此以往还有谁会勤劳任事,民怨沸腾,大清亡国已定,再者,开此先河,各省必然争相效仿,他们有兵有钱,怎还会听从中央吩咐,饮鸩止渴,离死不远。”
王庆露顾虑道:“实行此策,清国势力必然大增,再也不用为军饷头疼,像曾国藩的湘军随时都可以扩充,那样一来,岂不给前线将领增加负担。”
李云中坦然而笑:“清国对待百姓残暴,朕就要对百姓施之以仁政,这样才能让天下百姓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对他们好。”
王庆露道:“皇上仁慈。”
“你来的正好,朕有事与你商议,浙江初定,自从左宗棠进军福建,现在还没有派遣一位新的都督,你认为谁人合适?”
王庆露仔细的低头想了一会,答道:“户部侍郎常大淳足以担当此任,他也有主政一方的经验,官声甚好。”
李云中还不相信这些降官:“常大淳虽好,但不知变通,浙江乃是商人活跃地区,而常大淳对商人一向存有偏见,恐怕会适得其反,你再想想还有谁人合适?”
王庆露见皇上态度如此坚决,试探道:“第一军军长李春发乃是皇族,浙江都督可以由他担任。”
李云中想也不想的回道:“李春发资历太浅,他不向李秀成那么圆滑,只适合领兵打仗,对主政浙江恐怕是力不从心,你再想想,朕心中有个人选,不知你能否猜到。”
王庆露想在想的不是谁人能担任浙江都督,而是李云中的用意,满朝文武大臣能担当此任的只有十几人,大部分还有重责在身,无法轻动,皇上为何还会挑三拣四?
“臣愿意担当此任!”看着皇上似笑非笑的眼神,王庆露恍然大悟,终于明白皇上的意思,立即自荐。
李云中开怀大笑:“哈哈……子川啊,你虽然有些古板,但是知道变通,由你去浙江我才能放心,浙江那里不但商人活跃,而且文人荟萃,广西的粗人是管不来的,可是陆建瀛、常大淳那样的文人,朕也不放心,朕思来想去只有你最合适。”
王庆露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就位列都督之位,赵烈文深得皇上信任,还只是刑部侍郎,胸中顿时热血沸腾,还是照例推辞一番道:“臣多谢皇上信任,浙江乃是大省,臣无丝毫经验,恐有负皇上所托。”
李云中板起面孔,佯装生气道:“你怀疑我的眼光?你到浙江记住六个字,多听,多看,多想。朕已经把第一军调到浙江驻防,出不了乱子。”
见皇上决心已定,王庆露谢道:“臣诚惶诚恐,竭尽所能为皇上效力。”
李云中从桌上拿起一本他写的小册子,郑重的说道:“这是朕命人搜集西方欧洲的情报,里面分析了欧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你到浙江命人刊发,让中国人都知道世界情况,我们不再是天朝上国,洋人只是派遣几艘军舰,几千兵马,就能侵略我堂堂中华,这上面都有解释,我中国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抵御外夷,上面也有对策。”
王庆露恭敬的接过小册子,忍住翻看的冲动,谢道:“臣告退。”(未完待续。。)
ps: 连续8天,一万字更新,求推荐票。